眼看太陽即將下山,
匆匆趕到這一個也是幾乎每隔幾天都會經過,
卻從不知是何古蹟的地點。
阿.....
和上一個西華堂一樣,
是齋堂....(我的認知就是..又是一間廟= =)
台南德化堂,在東安坊馬公廟街。
清嘉慶 年間,齋教中龍華派漢陽堂系總堂,派盧普濤 由興化府仙遊縣來台弘法,門徒甚多,聲勢大 盛。
嘉慶四年(西元1799年),門徒謝普 爵先建化善堂於安平海頭社今址。嘉慶十九年 (西元1814年),建德善堂於覆鼎金。
道 光十四年(西元1834年),謝普爵又建德 化堂於此,道光十八年(西元1838年)完 成。
堂坐北朝南,有三進,前為凸字型頭門, 中為本堂,祀觀音及教祖羅因像,後進及左右 護龍為眾齋徒宅居。
民國五十六 年眾齋徒再修。堂內所存清道光、同治年匾五 方,聯三對,兼有德化、德善二堂物,其中官 銜最高為兵備道丁曰健,石木作精美,多道光 時物。邊庭寬廣,環境優雅,為清修勝境。
開放時間寫著到6:00,
不容得我猶豫,
先入內再說吧!
靜悄悄的正殿,
只有一位管理員在整理著東西,
又在一次有那種突兀闖入的違合感,
心有些慌亂,
所以由右側的拱門往外走,
焚燒金紙的爐子頗有歷史的痕跡。
正因為空無一人,
所以能試著體會"清修之地"的意境。
遙想清年間,周圍無大樓林立,
一界廟堂足以做為信眾信仰舉足輕重的存在。
由"圓"中觀看的景物頗有味道,
像是放大的鑰匙孔。
重走回正殿,
此鼓使我聯想起"暮鼓晨鐘"這句成語。
不知何時會擊響此鼓?
頭一次正面拍攝佛像,
大概內心總認為這樣是對神明的不敬,
管理員大方的讓我拍攝,
大概把我當作外縣市的旅人了吧...
正殿的畫作都頗有歷史,
管理員一再叫我一定要拍,
不忍拂逆他的好意.....
這些兩旁的柱聯頗有古物的味道,
有些彆扭的心情似乎已經開始找到屬於自己想拍的fu。
抬頭之際,
外頭的晴空正藍,
頗令我訝異的是,
正殿兩旁竟是如此開放式的狀態,
那若下大雨,或颱風來時怎麼辦?
走出德化堂正殿,
一旁搖曳的柳樹潑灑著浪漫的風情,
說不合適,
卻又出奇的融合在如斯情境中...
德化堂的建築形式其實人文氣息頗濃,
經過多次改建,
傳遞給下面後人的依舊是適合清修之地。
偶然抬頭發現的詭異笑面虎,
頓時讓我心跳加速,
彷彿發現了何種神秘的秘密....
左右兩面都各有一隻了,
不知是否角度的關係,
總覺得是兩隻長相不同的笑面虎....
大家一起對照看看吧!
留言列表